懷念父親
3月17日,是一個難忘而悲痛的日子。這天,敬愛的父親永遠離開我們了。
父親走得那么安詳,沒有半點痛苦,善終而去。
父親自幼聰明好學,多才多藝。小時候為了掙點錢貼補家用到劇團唱京劇,被爺爺捆回家痛打。解放初期考上了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淮南煤炭學院等。但因家庭貧困,只好就讀公費的淮南煤炭學院。在校學習成績優(yōu)異,被推薦留學蘇聯(lián),卻因家庭出身問題,在北京培訓半年后沒有能派遣出去。他沒有消沉,通過自身的努力學習,他成了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批大學生。
父親是湖南人,過不慣北方的生活,他為了母親和我們,毅然放棄了大好前程,主動申請到大西南工作。1958年,我們舉家從吉林遷到了貴州六枝特區(qū)。他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成為遠近聞名的“鐵算盤”,他勤勤懇懇工作,救活了不少的大中小型煤炭企業(yè),后擔任了六枝礦務局的高級經(jīng)濟師直至退休。
父親熱愛家庭,在“瓜菜代”的年代,他帶著我們開荒種地,上山采蘑菇,摘野菜,讓全家安然度過了“餓飯”的年代。在文革期間,他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在十年的勞動改造中,他自學木工,石匠,中醫(yī)……,他的好愛感染了身邊的朋友和兒女。
父親對我們要求非常嚴格,而在嚴格中又滲透著博大的父愛。初中我學英語感到困難,他親手給我訂了一個小本子,讓我把單詞抄在小本子上,上學的路上背單詞,每周檢查。有一次,父親帶著我和二妹上山采野菜,二妹不小心踩著了一個大馬蜂窩,被馬蜂叮得大哭。剎那間,父親把衣服點著,沖到二妹身邊,把馬蜂全部引到他的身上。最后父親被送到醫(y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在“四人幫”橫行時,他被關進“牛棚”,幾年不得回家,但只要有機會都會寄回家書,信中要求三妹和四弟每天寫五篇毛筆字。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正值三妹和四弟高考,為了輔導弟妹們復習,他沒有來得及回老家給奶奶送終而深深愧疚,但這一年,我家出了兩位大學生。
父親與母親結婚五十多載,忠誠相待,恩愛有加,特別是母親患病后的三年,父親照顧殷殷周到,對母親盡了為夫之道,這是母親在天之靈最大的安慰!而更讓更我們感動的是,在母親走后,為了從巨大的悲痛中走出來,父親強身健體,還系統(tǒng)地鉆研了養(yǎng)生之道,堅強地活了五年。
至愛彌天,大悲滿地,群山披綠念慈容,藍天吐暖懷大恩。我一定牢記父親的教誨,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父親,您一路走好!來世我還要做您的兒女。ㄅd義公路子弟小學語文教師 鄧星燕)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