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豐:6人非法電魚5公斤 放生魚苗5萬尾
11月5日,貞豐縣人民檢察院聯合縣公安局、縣農業(yè)農村局,白層鎮(zhèn)人民政府等相關部門組織陶某某等6名非法電魚的當事人,在貞豐縣白層鎮(zhèn)白層港碼頭集中開展“公益訴訟增殖放流”活動,放生價值42600元的魚苗共5萬余尾。黔西南州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劉宇,貞豐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史順寧及各有關部門負責人現場全程監(jiān)督本次增殖放流活動。
據了解,本次增殖放流涉案人員共6名,其中陶某某是由貞豐縣人民檢察院向縣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已判決的案件的當事人,該當事人通過電魚的方式在北盤江流域白層河內非法捕撈水產品,直接導致禁漁期魚類不能正常繁殖,尤其是導致水面浮出的魚蝦不能正常生長,破壞了白盤江流域漁業(yè)資源及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貞豐縣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經人民法院調解,檢察機關與案件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其表示對檢察機關提出的全部訴訟請求表示認可,愿意購買4萬元魚苗修復生態(tài)、并在縣級媒體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另外5名購買魚苗當事人的案件目前正在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期間,5名當事人均意識到自己在禁漁期捕魚的危害后果,向承辦檢察官承諾愿意主動購買魚苗開展增殖放流修復生態(tài)。
增殖放流過程中,貞豐縣檢察院邀請了周邊漁民代表20余人現場參與本次活動,該院檢察官現場以案釋法,對他們開展法治教育,讓他們引以為戒,并向自己身邊的人做好非法捕撈水產品的法律后果,現場向他們發(fā)放有關非法捕撈的法律宣傳手冊100余份。
檢察官提醒:非法電魚,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行為不僅要承擔法律后果,而且還得加倍對生態(tài)進行補償。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案件增殖放流活動,對于警醒社會公眾重視環(huán)境保護,增強法治意識、環(huán)保意識、責任意識具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是檢察機關堅持“懲罰犯罪、生態(tài)修復”雙管齊下的辦案理念的實踐探索。在打擊犯罪的同時,旨在教育涉案人員承擔刑事責任,也需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采用刑事檢察和公益訴訟檢察相結合的方式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切實履行法律監(jiān)督職責,引導涉案人員修復生態(tài)環(huán)境。通過辦案一起,實現教育一片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文杰 曾楷)
責編:龍榮明 盧生龍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