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一名困難孩子失學--興義市教育局學生資助中心主任胡林脫貧攻堅工作側記
扶貧先扶智,教育拔窮根。教育保障是脫貧攻堅的主要保障之一,而學生資助又是教育保障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失學,這是全社會的奮斗目標,也是興義市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胡林工作的目標。
胡林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自從脫貧攻堅工作開始,他在工作崗位盡心盡力,認真把關,確保每一名困難學生都能入學,用行動詮釋一個黨員的真諦,讓每一名學生都能享受同等的教育。
放水到田精準資助
2016年8月中旬,興義市敬南鎮(zhèn)攏岸村沙鍋泥組精準扶貧戶文忠友,帶著女兒文良鳳到興義市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辦理國家生源地助學貸款,順利地辦好了相關手續(xù),孩子上大學的費用得到落實,壓在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下了。
當天,父女倆來到助學貸款辦理大廳的教育扶貧學生資助政策宣傳咨詢點,這是興義市教育局資助中心為方便大學生了解教育資助政策而專門設立的。父女倆領取學生教育資助宣傳單并認真閱讀后,又到學生資助中心主任胡林辦公室,進一步咨詢教育扶貧學生資助有關政策并詳細介紹自己的家庭情況,胡林耐心的為他們辦理有關手續(xù)。
文忠友是興義市敬南鎮(zhèn)攏岸村沙鍋泥組精準扶貧戶,家里共5人,文忠友農(nóng)閑時節(jié)就近打點臨工,既照顧家里又可增加些收入。但前些年感覺頭經(jīng)常無故的疼,沒力氣和精神,無法勝任重體力活,只能在家務農(nóng)。妻子張華美,身上多處長有囊腫,每年需花費幾千余元醫(yī)藥費。長子在廣東務工,大女就讀南京郵電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yè),小女就讀貴陽電子工業(yè)學校。兩個在讀大學生,“因病因?qū)W”,收入單一,讓這個住在喀斯特深山區(qū)的貧困家庭壓力很大。
“國家助學金,貧困家庭學費生活費補助,讓我們感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和愛心,一家人更有了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更有了克服困難的規(guī)劃和行動。”文忠友說。
“現(xiàn)在,全家人心懷感恩,各盡其力。我和妻子務農(nóng),收獲玉米、油菜等農(nóng)產(chǎn)品4000余公斤,養(yǎng)豬4頭,計劃年底可收入8000余元”。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文良鳳堅持讀書期間做兼職,利用假期打零工,每月有1000元左右收入,在學校努力學習,成績在班級名列前茅,多次獲得學校的表彰。
2018年8月,家住興義市白碗窯鎮(zhèn)大雨堵村扯甲二組的建檔立卡戶楊明洪在胡林的幫助下,順利辦好生源地助學貸款,并得到圓夢計劃的資助,9月份順利到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就讀。
......
這些是胡林工作中的一個個平凡故事,也是他日常工作的縮影。每天,他總是為了教育保障學生資助工作在不停地忙碌。
“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如今,脫貧攻堅已進入沖刺階段,如何更好地發(fā)揮教育扶貧的重要作用,落實好各項教育資助政策,是胡林多年來工作努力的目標。
近年來,胡林帶領學生資助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嚴格貫徹落實中央、省和州市關于教育扶貧的各項政策,下功夫、聚合力,落實惠民政策,實現(xiàn)教育扶貧“精準滴灌,落地開花”的良好局面,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失學,實現(xiàn)放水到田,精準資助。
健全體系不漏一人
目前,興義市已建立涵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yè)教育和大學階段一整套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其中,每個階段的資助政策都在向貧困戶就學子女傾斜,確保不讓建檔立卡戶家庭的孩子因貧失學。
在實際的工作推進中,胡林嚴格執(zhí)行中央、省和州市關于學生資助補助的各項政策,并結合實際,實施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的免補政策和考入大學經(jīng)濟困難學生其它資助政策。同時,組織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和市直各學校在嚴格執(zhí)行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對資助金額和資助對象進行擴面,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學生的資助力度。
2018年,來自興義市魯布格鎮(zhèn)中寨村云貢山組的低保戶家庭學生劉書建考上長春工程學院。他家雖家境貧困,但對5000余元的學費、住宿費卻一點兒也不擔心。原來,高考還未開始,助學貸款相關政策和詳細資料就已經(jīng)發(fā)放到他家里,他根據(jù)老師和村干部的指導獲得最大限額8000元的助學貸款,并得到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潤雨計劃1000元的新生入學資助。
“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失學。”這是胡林工作的奮斗目標,教育保障學生資助數(shù)據(jù)就是最好的證明。2016年至今,共下達學生資助資金39332.21148萬元,518197名(人次)貧困學生享受資助政策,這些資金的下達保障每一位貧困學生順利入學,真正做到貧困學生“應助盡助”不漏一人。
應貸盡貸圓學子夢
在2016年的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肖鵬被興義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錄取,這個讀完中職讀大專的貧寒子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端起“金飯碗”。
“是12000元助學貸款圓了我的夢。”談起考入社保局的事,家住敬南鎮(zhèn)的肖鵬充滿感激。父親過早離世,留下年邁的爺爺、母親和肖鵬兄弟。為了照顧家里,初中畢業(yè)后,懂事的肖鵬選擇了就讀職中,希望能盡早就業(yè),幫助家里減輕負擔。
職中畢業(yè)后,肖鵬申請12000元助學貸款,繼續(xù)在黔西南州民族技術學院就讀,并實現(xiàn)成才夢。
肖鵬的圓夢只是全市受助學生的一個典型和縮影......
2016年以來,全市共有17786人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貸款金額為11808.606萬元,保障每一位貧困學生順利入學,確保貧困學生“應貸盡貸”,讓不少寒門學子走上工作崗位,成就夢想。
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難點是貸后管理,每年年底是已經(jīng)畢業(yè)的貸款學生還款的日子,也是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最頭痛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總有一些走出校門的學生無法如期還款,面臨造成不良信譽記錄的危險。而此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胡林同志總是千方百計幫助學生出點子、解難題。
李同學畢業(yè)三年了,工作一直不穩(wěn)定,還款前夕正好失業(yè),在交了房租后身上只有1000元的存款,但是當年需要償還的助學貸款本息是2400多元,陷入困境的李同學做好逾期的準備,打算等以后攢夠錢了再還。胡林在了解情況后,馬上借1400多元給她還清本年度的本息,還語重心長地勸解李同學:度過這個難關后下一年要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好長遠打算。
正是有胡林主任的無私幫助和關愛,從開始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至今,興義市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累計回收24915筆合同,累計加收貸款金額為11171.56萬元,確保了生源地助學貸款精準回收,學生資助管理水平一直位于全省第一。
傾注心血真情幫扶
2019年8月12日晚上23點,胡林手機突然響起,一看電話是幫扶對象潘葉飛從浙江打的,接電話后,才知道潘葉飛次子潘永德沒有回家,由于潘葉飛遠在浙江務工,家中只有年邁母親,唯一能想到辦法的就是請胡老師幫忙找潘永德。
胡林掛斷電話后,立即開車趕到木賈派出所,請木賈派出所同志調(diào)監(jiān)控,查詢潘永德的活動軌跡,第二天中午11:30才通過木賈商貿(mào)城物管處監(jiān)控室找到潘永德,并將潘永德送到家中。同時,電話告知在浙江務工的潘葉飛,潘葉飛接到電話后非常感謝,感謝胡老師用了通宵時間找到兒子。
“有您的幫扶,能安心的在外務工,我一定努力工作,力爭為社會多做貢獻,早日奔小康。”潘葉飛在電話那頭梗咽的對胡主任表達謝意。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胡林在2016年被省教育廳和國家開發(fā)銀行貴州省分行表彰為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先進個人,2018年被省教育廳評為貴州省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個人,多次被單位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個人獲贊譽的同時,在胡林的帶領下,興義市教育局學生資助中心在2016年2月被省教育廳和國家開發(fā)銀行貴州省分行表彰為生源地助學貸款工作先進單位。2017年10月被省教育廳和國家開發(fā)銀行貴州省分行表彰為優(yōu)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2018年2月被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授予“推薦學習單位”。2018年4月被省教育廳表彰為學生資助工作表現(xiàn)突出單位。2018年5月被省教育廳和國家開發(fā)銀行貴州省分行表彰為優(yōu)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羅振)
責編:蔡榮濤 江林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