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中字无码播放|中文字幕成熟丰满人妻|娇妻被交换粗大高潮视频|91国语精品福利自产拍|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久久99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興義

永不磨滅的農村赤子心——記倉更鎮(zhèn)倉更村村主任助理王壽軍

2013年04月05日 09:52:09來源:亮點黔西南 作者:吳云

    亮點黔西南訊  王壽軍,一個87年的年輕大學生村官,2012年2月,為了響應黨的號召,帶著青春與知識,回到了農村,在遠離老家的倉更鎮(zhèn)倉更村開始了他的“村官”工作。農村的雨露養(yǎng)育了他,農民的純樸和善良感染了他,他深深地知道農村的落后,農民的貧苦,所以他用知識和青春去改變農村貧困落后的面貌。他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

    跋山涉水解民情

    倉更村是由原來的納米田村、未雄村和倉更村整合組成,村變大了,人口也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倍多。為了盡快進入角色,了解村情民意,在一名村干部的帶領下,他每天步行5、6公里,翻山越嶺,對倉更村邊遠的四個組200余戶村民進行了走訪,看到村民生活困難的現(xiàn)狀,看到他們惡劣的居住環(huán)境,他更加堅定了在這里扎根奮斗的決心。一個多月的時間,他走遍了倉更村的山山水水,這里不比城鎮(zhèn)郊區(qū)的鄉(xiāng)村,很多地方山高路遠,有些村民甚至居住在半山腰,連一條1米寬的道路都沒有。就這樣,他漸漸地走進了很多村民的心中,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孜孜不倦得民心

    一年來,他參與了村上的所有工作。從農村公路建設,到征地拆遷村民安置;從宣傳計劃生育政策法規(guī),到勸訪計劃生育對象做結扎手術;從參與“春季防疫”,到逐戶實地幫助防疫員進行防疫;從宣傳合作醫(yī)療政策,到村民爭先繳納合作醫(yī)療費用;從協(xié)助處理村民矛盾糾紛,到獨自調解村民矛盾;他逐漸在實現(xiàn)中領悟到三農問題的重要性,他吃住在村,協(xié)助村支部、村委會完成了通村公路建設,完成了一條4公里的小城鎮(zhèn)道路硬化建設,協(xié)助黨支部開展黨員活動23次,利用黨員遠程教育為群眾開展實用性技術指導20余次,協(xié)助村兩委處理村民矛盾糾紛10余次,獨自處理3次,主持村組會議5次,制定和完善了村規(guī)民約和“科學發(fā)展、全面小康”實施方案和規(guī)劃。

    其他時間,他還被抽調到鎮(zhèn)政府黨政辦學習鍛煉,在鎮(zhèn)黨政辦工作期間,任勞任怨,領導交辦的任務也從未拖欠,獲得一致好評,在年終考核中,2012年被評為“優(yōu)秀工作者”。用他的實際行動和勤勞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轉變了村干部以及廣大村民對他剛來的看法。

    遠程教育解民愁

    他把“村官”崗位當作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把發(fā)展經濟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干部——村主任助理,他想的是成為人民群眾的貼心人,成為全村群眾勤勞致富的助理。

    遠程教育是黨建工作的一大重點,他到村任職的時候,村上已配備了遠程教育設備,因為村兩委人員年齡偏大,對于他們來說,那套設備完全是陌生的。到村后他主動請纓,承擔起了村遠程教育站點管理維護工作。位于興義市西南的倉更鎮(zhèn)倉更村,距城區(qū)65公里。大部分村民文化素質不高,思想比較保守和落后,對外界的信息了解甚少,農業(yè)生產產業(yè)化和現(xiàn)代化程度較低,部分村民對先進科學技術持排斥態(tài)度,對現(xiàn)代遠程教育更是知之甚少。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遠程教育工作,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他第一次組織村支部黨員群眾收看遠程教育節(jié)目的時候,一個人都沒有來,但他沒有灰心,主動奔跑于各村民小組和農戶家中,不厭其煩地做宣傳動員。直到他跑了第三遍的時候,才有幾個老黨員開始抱著看熱鬧的想法前來觀看,但就是這“不起眼”的幾個老黨員的參與,把村里的其他村民帶動起來了,因為他們找到了所需要的也是最缺乏的東西——各種致富信息和科學種養(yǎng)技術。

    他到村任職以來,通過現(xiàn)代遠程教育站點公布農產品行情信息26余次,下載信息50余條,播放遠程教育節(jié)目30余次,下載內容達200gb,參學黨員和群眾800余人次,及時將致富信息、先進的種養(yǎng)技術、現(xiàn)代的生活理念帶給群眾,提高了農民群眾各方面素質,改變了農民的生活習慣,把文明之風吹向農村,把科學的種子撒播農村大地,為此他贏得了

    群眾的好評,也為倉更村的經濟發(fā)展和產業(yè)結構調整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積極探索解民困

    怎樣才能讓群眾都富裕起來?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倉更村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氣候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成了這里產業(yè)發(fā)展的局限。村民有種植早熟蔬菜的,也有養(yǎng)豬養(yǎng)雞的,但都是小打小鬧,沒有形成規(guī)模,而且種植早熟蔬菜耗費人手,而農村多為留守的老人和小孩,而且倉更村沒有畝數(shù)大的平地,多為坡地,而且地塊小,種菜,不行。

    后來他了解到倉更適合種植經濟林木,土質最適合馬尾松和杉樹生長。他就動員該村村民大量種植馬尾松和杉木,種植林木收益好,五年就可見成效。他就挨家挨戶動員,給老百姓算了一本明白賬,種五年的包谷和種五年林木的經濟賬一算,老百姓都明白了種植林木可帶來的經濟收入遠遠超過種植包谷的收益,而且可以將剩余勞動力進行轉移,增加經濟收入。由于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馬上得到老百姓的響應,林木種植不耗勞力,婦女、老人均可以種植,他意識到了這是一次幫助村民致富的機遇,同時也是增加森林覆蓋率的有利途徑。

    在村委會會議上,他把種植林木這一想法進行了匯報,村干部都很贊成,后來他又主動承擔了幫助村民采購優(yōu)質馬尾松、杉樹苗的重任。經過多方打探,為村里采購回來3000

    株苗進行試種。試種效果很不錯,長勢喜人。就這樣,林木產業(yè)在大面積種植,現(xiàn)在該村每戶都種林木。

    但僅此一項還是不夠,他又聯(lián)系外出打工回鄉(xiāng)的幾個有志青年,鼓勵村民發(fā)展經營和農家樂。由于倉更種植林木多了,環(huán)境優(yōu)美了,加上倉更板栗知名度的提高,來的人也多了。消費水平在不斷提高,為了滿足這些需要,在他的勸說下,部分村民參加了鎮(zhèn)上舉辦的創(chuàng)業(yè)培訓班,搞起了經營行業(yè)和一家農家樂。

    “農村是最美麗的地方,農民是最淳樸的人,做村民的貼心人,是他不變的心愿。”他以民為師,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謙虛謹慎,腳踏實地,倉更村各個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腳印,他無怨無悔的為村民付出汗水和心血。(吳云  報道)


我要評論

共有0條評論

熱文排行

24小時 一周 一月

永不磨滅的農村赤子心——記倉更鎮(zhèn)倉更村村主任助理王壽軍

亮點黔西南 | 2013年04月05日 09:52:09 | 吳云

    亮點黔西南訊  王壽軍,一個87年的年輕大學生村官,2012年2月,為了響應黨的號召,帶著青春與知識,回到了農村,在遠離老家的倉更鎮(zhèn)倉更村開始了他的“村官”工作。農村的雨露養(yǎng)育了他,農民的純樸和善良感染了他,他深深地知道農村的落后,農民的貧苦,所以他用知識和青春去改變農村貧困落后的面貌。他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

    跋山涉水解民情

    倉更村是由原來的納米田村、未雄村和倉更村整合組成,村變大了,人口也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倍多。為了盡快進入角色,了解村情民意,在一名村干部的帶領下,他每天步行5、6公里,翻山越嶺,對倉更村邊遠的四個組200余戶村民進行了走訪,看到村民生活困難的現(xiàn)狀,看到他們惡劣的居住環(huán)境,他更加堅定了在這里扎根奮斗的決心。一個多月的時間,他走遍了倉更村的山山水水,這里不比城鎮(zhèn)郊區(qū)的鄉(xiāng)村,很多地方山高路遠,有些村民甚至居住在半山腰,連一條1米寬的道路都沒有。就這樣,他漸漸地走進了很多村民的心中,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孜孜不倦得民心

    一年來,他參與了村上的所有工作。從農村公路建設,到征地拆遷村民安置;從宣傳計劃生育政策法規(guī),到勸訪計劃生育對象做結扎手術;從參與“春季防疫”,到逐戶實地幫助防疫員進行防疫;從宣傳合作醫(yī)療政策,到村民爭先繳納合作醫(yī)療費用;從協(xié)助處理村民矛盾糾紛,到獨自調解村民矛盾;他逐漸在實現(xiàn)中領悟到三農問題的重要性,他吃住在村,協(xié)助村支部、村委會完成了通村公路建設,完成了一條4公里的小城鎮(zhèn)道路硬化建設,協(xié)助黨支部開展黨員活動23次,利用黨員遠程教育為群眾開展實用性技術指導20余次,協(xié)助村兩委處理村民矛盾糾紛10余次,獨自處理3次,主持村組會議5次,制定和完善了村規(guī)民約和“科學發(fā)展、全面小康”實施方案和規(guī)劃。

    其他時間,他還被抽調到鎮(zhèn)政府黨政辦學習鍛煉,在鎮(zhèn)黨政辦工作期間,任勞任怨,領導交辦的任務也從未拖欠,獲得一致好評,在年終考核中,2012年被評為“優(yōu)秀工作者”。用他的實際行動和勤勞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轉變了村干部以及廣大村民對他剛來的看法。

    遠程教育解民愁

    他把“村官”崗位當作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把發(fā)展經濟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干部——村主任助理,他想的是成為人民群眾的貼心人,成為全村群眾勤勞致富的助理。

    遠程教育是黨建工作的一大重點,他到村任職的時候,村上已配備了遠程教育設備,因為村兩委人員年齡偏大,對于他們來說,那套設備完全是陌生的。到村后他主動請纓,承擔起了村遠程教育站點管理維護工作。位于興義市西南的倉更鎮(zhèn)倉更村,距城區(qū)65公里。大部分村民文化素質不高,思想比較保守和落后,對外界的信息了解甚少,農業(yè)生產產業(yè)化和現(xiàn)代化程度較低,部分村民對先進科學技術持排斥態(tài)度,對現(xiàn)代遠程教育更是知之甚少。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遠程教育工作,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他第一次組織村支部黨員群眾收看遠程教育節(jié)目的時候,一個人都沒有來,但他沒有灰心,主動奔跑于各村民小組和農戶家中,不厭其煩地做宣傳動員。直到他跑了第三遍的時候,才有幾個老黨員開始抱著看熱鬧的想法前來觀看,但就是這“不起眼”的幾個老黨員的參與,把村里的其他村民帶動起來了,因為他們找到了所需要的也是最缺乏的東西——各種致富信息和科學種養(yǎng)技術。

    他到村任職以來,通過現(xiàn)代遠程教育站點公布農產品行情信息26余次,下載信息50余條,播放遠程教育節(jié)目30余次,下載內容達200gb,參學黨員和群眾800余人次,及時將致富信息、先進的種養(yǎng)技術、現(xiàn)代的生活理念帶給群眾,提高了農民群眾各方面素質,改變了農民的生活習慣,把文明之風吹向農村,把科學的種子撒播農村大地,為此他贏得了

    群眾的好評,也為倉更村的經濟發(fā)展和產業(yè)結構調整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積極探索解民困

    怎樣才能讓群眾都富裕起來?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倉更村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氣候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成了這里產業(yè)發(fā)展的局限。村民有種植早熟蔬菜的,也有養(yǎng)豬養(yǎng)雞的,但都是小打小鬧,沒有形成規(guī)模,而且種植早熟蔬菜耗費人手,而農村多為留守的老人和小孩,而且倉更村沒有畝數(shù)大的平地,多為坡地,而且地塊小,種菜,不行。

    后來他了解到倉更適合種植經濟林木,土質最適合馬尾松和杉樹生長。他就動員該村村民大量種植馬尾松和杉木,種植林木收益好,五年就可見成效。他就挨家挨戶動員,給老百姓算了一本明白賬,種五年的包谷和種五年林木的經濟賬一算,老百姓都明白了種植林木可帶來的經濟收入遠遠超過種植包谷的收益,而且可以將剩余勞動力進行轉移,增加經濟收入。由于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馬上得到老百姓的響應,林木種植不耗勞力,婦女、老人均可以種植,他意識到了這是一次幫助村民致富的機遇,同時也是增加森林覆蓋率的有利途徑。

    在村委會會議上,他把種植林木這一想法進行了匯報,村干部都很贊成,后來他又主動承擔了幫助村民采購優(yōu)質馬尾松、杉樹苗的重任。經過多方打探,為村里采購回來3000

    株苗進行試種。試種效果很不錯,長勢喜人。就這樣,林木產業(yè)在大面積種植,現(xiàn)在該村每戶都種林木。

    但僅此一項還是不夠,他又聯(lián)系外出打工回鄉(xiāng)的幾個有志青年,鼓勵村民發(fā)展經營和農家樂。由于倉更種植林木多了,環(huán)境優(yōu)美了,加上倉更板栗知名度的提高,來的人也多了。消費水平在不斷提高,為了滿足這些需要,在他的勸說下,部分村民參加了鎮(zhèn)上舉辦的創(chuàng)業(yè)培訓班,搞起了經營行業(yè)和一家農家樂。

    “農村是最美麗的地方,農民是最淳樸的人,做村民的貼心人,是他不變的心愿。”他以民為師,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謙虛謹慎,腳踏實地,倉更村各個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腳印,他無怨無悔的為村民付出汗水和心血。(吳云  報道)

推薦閱讀
廉潔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4-09-16
亮點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報  2024-09-19
普安縣融媒體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報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檢察院  2024-09-19
黔西南日報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點黔西南  2024-09-22